打破Intel的壟斷!細數(shù)AMD史上經(jīng)典的CPU
- 來源:pconline
- 作者:liyunfei
- 編輯:ChunTian
7、2009-2011年,速龍II和羿龍II,多核策略
2009年,AMD終于走過磨難重重時期,進入45nm時代,發(fā)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和Athlon II,開始走多核路線。雖然Phenom II和Athlon II性能不足以打敗Intel的產(chǎn)品,但多核心、性價比、整合平臺等優(yōu)勢,還是能闖出一片天地。
經(jīng)典產(chǎn)品:Phenom II X4 955、Athlon II X2 250、Athlon X3 440、Phenom II X6 1055T。
2009年,Phenom II出擊,3A平臺與性價比:
Phenom II X4,主打高性能、性價比與超頻
2009年1月,AMD發(fā)布了新一代的Phenom II處理器,相比Phenom,更新45nm工藝,主頻提升、更大的三級緩存,性能更強、功耗也得到有效控制。雖然性能比不過Intel一代的Core i7/i5,但是AMD采用性價比、3A平臺與黑盒策略,不斷調(diào)價,其中Phenom II X4 955一直奮斗至今,仍是很多中高端平臺中的性價比之選。
Phenom II X4帶來了第二代3A平臺 -- 龍(Dragon)平臺,由Phenom II X4、790主板與HD4800顯卡組成。
2009年,Phenom II X3/X2,曇花一現(xiàn):
曇花一現(xiàn)的Phenom II X3/X2,不過卻成為“開核”先驅(qū)
繼Phenom II X4之后,AMD針對中高端市場發(fā)布了Phenom II X3/X2,高性能三核/雙核CPU,相比Intel的Core 2 E8/E7有一定優(yōu)勢。不過Intel很快調(diào)整產(chǎn)品線應(yīng)對,比如采用四核Q8、提高E7的主頻等。不久后AMD主攻多核策略,轉(zhuǎn)向Athlon II X4/X3,定位剛好與這兩款產(chǎn)品重復(fù),它們在市場只是曇花一現(xiàn)。
不過,這兩款產(chǎn)品卻帶來了一個在DIY群體中影響深遠的詞 -- “開核”......
2009年,Athlon II X2與780G/880G主板,十年一劍:
Athlon II X2,與780/785/880搭配成為入門首選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今朝露鋒芒”,還記得文章開頭、1999年AMD那個震撼IT界的Athlon嗎?剛好十年,AMD發(fā)布了Athlon II,涵蓋雙/三/四核心產(chǎn)品,雖然不再是高端產(chǎn)品,但AMD的高性價比策略,使它們大受歡迎。
其中入門級的Athlon II X2雙核與780G/785G/880G主板組建的整合平臺更是紅極一時,相比Intel的Pentium與G41有很大優(yōu)勢,曾一度成為入門用戶的首選。
2009年,Athlon II X3/X4,多核出擊,再來“田忌賽馬”:
Athlon II X3,獨家三核,田忌賽馬壓制對手
Athlon II雙核之后,AMD發(fā)布了Athlon X3/X4三核/四核產(chǎn)品,多核策略,與Intel的一代Core i3、Core 2 E7和Pentium E6再來“田忌賽馬”,在多線程、多任務(wù)應(yīng)用上擁有絕對優(yōu)勢,受到用戶的好評,尤其是Athlon X3,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壓制著Pentium E6/G6。這樣Phenom X3開始的“田忌賽馬”策略,其前瞻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直到現(xiàn)在,Athlon II X3/X4仍很受用戶好評。
2010年,Phenom II X6,六核平民化:
Phenom II X6,價格親民、六核普及先鋒
2010年,桌面CPU邁進六核心時代,Intel首先發(fā)布六核Core i7,繼續(xù)穩(wěn)坐他的性能王座,所以價格自然也是天價。一個月后,AMD也發(fā)布了自家的六核Phenom II X6,相比當(dāng)時的一代Core i7/i5,在多任務(wù)、多線程性能上有一定優(yōu)勢,定價在1000-2000元間,價格親民得多,其中千元出頭的X6 1055T成為六核的普及先鋒。
Phenom II X6帶來了第三代3A平臺 -- 獅子(Leo)平臺,由Phenom II X6、890主板和5800顯卡組建。
-----------------------------------------------------------------------------
2009-2011年,“開核”時代的U,你曾經(jīng)擁有嗎?
2009年,AMD發(fā)布的Phenom II X3,開啟了AMD CPU“開核”時代的大門,“開核”之所以能深入DIY群體,最主要原因是它是免費午餐,只需一個簡單的操作,電腦性能就有可能提升一個甚至幾個檔次了。之后兩年,陸續(xù)出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典“開核”CPU,包括: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2 220、Athlon II X4 640等等,下面我們列出其中兩款。(如果你還不了解何謂“開核”,點擊這里查看)
經(jīng)典“開核”產(chǎn)品: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4 640。
不足400元買千元性能:Athlon X2 5000
AMD的Athlon X2 5000(45nm)被喻為AMD的“神U”,開核+超頻,使它搖身一變,成為可以匹敵千元四核的“FX 5000”,不少商家也提供了包開核服務(wù),且貨源充足,受到DIY用戶的追捧。不足400元的Athlon X2 5000把“開核”熱潮推向頂峰,讓很多預(yù)算有限的DIY用戶也爽了一把。
四核變六核:Athlon II X4 640
2011年,大家都在關(guān)注“推土機”、APU的時候,又一個“開核”CPU被發(fā)現(xiàn),Athlon II X4 640(新版),這次是四核變六核Phenom II X6,在“推土機”不是給力的情況下,更顯出這款CPU的超值。
編輯點評:2009-2011上半年,AMD采用新一代的Phenom II和Athlon II反擊Intel,走出了Phenom時代的陰霾。雖然與性能王座無緣,但采用多核心、黑盒、性價比策略與Intel周旋,能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而那些“開核”CPU,在DIY用戶群體中更是受到追捧。在這兩年間,塑造出一個注重性價比的AMD。但是,大家還是期望2011年,AMD新一代產(chǎn)品能再給力,給予Intel狠狠的反擊。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