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Intel的壟斷!細(xì)數(shù)AMD史上經(jīng)典的CPU
- 來源:pconline
- 作者:liyunfei
- 編輯:ChunTian
2、2000-2001年,“速龍” +“鉆龍”,雙龍出海
如果說Slot A接口的Athlon更多的是象征意義的話,那么2000年Socket A接口的Athlon(代號Thunderbird,雷鳥)就是真正讓速龍普通的先鋒,面向入門用戶的Duron(代號烈火)一起,殺了Intel一個措手不及。
經(jīng)典產(chǎn)品:Athlon 750(雷鳥)、Duron 600。
2000年,Athlon(雷鳥),P3的勁敵:
Athlon(雷鳥),P3(銅礦)也不是對手
2000年,話說當(dāng)時Intel Pentium III(銅礦)憑借內(nèi)置全速256KB二級緩存,重新奪回性能寶座,盡管回歸Socket接口,但通過各樣山寨轉(zhuǎn)接卡,可以用在老的Slot 1主板上,給予AMD一下狠狠的回?fù)簟5茿MD也準(zhǔn)備好應(yīng)對的產(chǎn)品了,那就代號Thunderbird(雷鳥)的Athlon。
雷鳥的最佳搭配:VIA KT133主板,你曾經(jīng)擁有嗎?
Athlon(雷鳥)采用180nm工藝,集成全速256KB二級緩存, 采用Socket A接口,相比新Pentium III,頻率相近時旗鼓相當(dāng),不過往往雷鳥的主頻更高。更重要的是,Athlon價格只有P3的2/3,主板也更便宜,主打性價比受到DIY用戶的青睞,AMD以及Athlon被更多用戶所認(rèn)識。那時雷鳥的最佳搭配主板?當(dāng)屬VIA(威盛)的KT133系列主板了,這樣的經(jīng)典組合,你有過嗎?
2000年,Duron(烈火),詮釋高性價比:
主打入門市場,AMD Duron成為性價比之王
盡管從1999年開始,Athlon對Pentium III構(gòu)成威脅,但面對Intel入門級的Celeron系列,AMD一直沒有產(chǎn)品應(yīng)對,這可是龐大的市場啊。2000年6月,AMD針對入門市場推出了Druon(鉆龍,俗稱:毒龍,代號:Spitfire/烈火)品牌。這是AMD首次針對市場劃分CPU品牌。
Duron相比Athlon最大差別是只有64KB二級緩存(緩存延遲也一致,而賽揚緩存延遲比P3大很多),外頻保持在100MHz,面對Intel當(dāng)時只有66MHz外頻的“賽揚II”,可謂輕松拿下,叫板低頻的P3,而價格卻很多便宜,其高性價比迅速成為很多DIY用戶的首選。
“黑盒”鼻祖,Duron +“鉛筆”,破解倍頻
Duron之“鉛筆破解”,輕松超頻
Duron之所以受到DIY用戶追捧,除了性價比外,另一個原因是其強(qiáng)大的超頻潛力。早期Duron沒有鎖定倍頻,可謂AMD“黑盒”版CPU的前身,輕松超頻,600MHZ可超頻到900MHz甚至1GHz,超頻后足以叫板1000-2000元的P3和雷鳥,所以那時超頻的含金量很高。AMD很快就采取措施,鎖定倍頻。
但是,后來有DIY玩家發(fā)現(xiàn),可以DIY破解倍頻,最簡單只需要一支“鉛筆”就可以實現(xiàn),這就是著名的“鉛筆破解”。500多元的CPU,擁有1000-2000元的使用價值,超頻后感受到性能提升,那種心情相信經(jīng)歷過的DIY用戶都深有體會吧。當(dāng)然,前面提到的KT133系列主板(尤其是KT133A)也是功不可沒,那時也是VIA的巔峰時期。
Athlon和Duron沒有缺點嗎?
要說Athlon和Duron的缺點嘛,還是有不少的,不支持SSE指令(還好那時支持該的軟件很少,現(xiàn)在是必須用到的)、發(fā)熱量巨大(超頻后更需要強(qiáng)力散熱器)、核心容易破碎、主板有一些小兼容性問題等,還有Duron的破解也給予JS打磨的機(jī)會,獲取更高利潤。
編輯點評:2000年,Socket A接口的Athlon(雷鳥)和Duron(烈火)的雷火攻勢下,在DIY市場AMD從Intel手上搶走了很多份額,產(chǎn)品可謂叫好也叫座,AMD在用戶群中建立起很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那一年,Intel那邊意外連連,1.13G P3要回收、820主板出問題、第一代P4各方面都不盡人意。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