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之野望14:創(chuàng)造 全家族圖文資料介紹 科教普及
- 來源:3DM論壇-songsongyu
- 作者:售夢者
- 編輯:售夢者


21.朝倉家

日下部氏后裔(不可確考)。其第七代當主朝倉孝景,在應仁之亂時協(xié)助西軍,在對東軍的戰(zhàn)爭屢建奇功,被細川政元賜封為越前守護代。第九代當主朝倉貞景參與了明応政変,協(xié)助細川政元捕獲了將軍足利義材,在戰(zhàn)爭與內政方面均頗為活躍。
1503年朝倉內部發(fā)生叛亂,在朝倉宗滴的協(xié)助下叛亂得到平定。到1506年基本完成了對越前的控制,朝倉家成為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大名。第10代當主朝倉孝景(與第7代當主同名),在朝倉宗滴的輔佐下多次參與周圍戰(zhàn)爭,勢力擴展到若狹、近江等地。
1548年朝倉孝景死亡,由朝倉義景繼承家督。1565年足利義輝被松永久秀等人指使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秋)前往越前一乘谷尋求保護,但是義景對于上京表現(xiàn)反應冷淡。導致義昭離開了朝倉前往美濃尋找織田信長。
1568年織田信長將義昭帶返京都,信長以將軍名為兩度要求義景上京,但義景拒絕,于是與信長對立。后朝倉義景加入信長包圍網(wǎng),不過隨著包圍網(wǎng)的破滅,1573年末信長入侵越前,朝倉軍節(jié)節(jié)敗煺,義景最終在賢松寺切腹自盡,朝倉家滅亡。
主要參戰(zhàn)對象:山名家,足利家,織田家,一向一揆
22.細川家

足利氏同族,屬源氏后裔。1467年細川勝元統(tǒng)領東軍,掀起了日本史上著名的應仁之亂。這場與以山名家為首的西軍之間的戰(zhàn)爭曠日長久,拉開了戰(zhàn)國時代的序幕。其子細川政元又于1493年發(fā)動了明応政変,從將軍足利義材奪得了幕府實權。(這對父子對戰(zhàn)國的大亂真是功不可沒。。。)。
但之后細川家分裂成細川高國和細川澄元兩派,細川家陷入了長達20余年的內亂,勢力大大虛弱,而實權逐漸被三好氏所篡奪。后來織田信長滅三好家,細川家兩派后嗣均投奔織田信長。雖然作為大名的細川家消失在了歷史上,但是大量后嗣得以保留,其后嗣在豐臣秀吉時代與江戶時代均有戰(zhàn)功,細川忠利被封為肥后熊本藩54萬石藩主。
在現(xiàn)代,肥后細川家第18代當主細川護熙于1983年作為日本最年輕的省長當選熊本県知事(相當于我們的省長),1993年當選內閣總理大臣。(居然到現(xiàn)在還沒離開他們祖先的封地。。。)。細川家經歷鎌倉,室町,戰(zhàn)國,江戸各代,直到現(xiàn)代仍為名門,與相馬家都可以說是作為地方領主的奇跡。
主要參戰(zhàn)對象:山名家,足利家,三好家
23. 淺井家

藤原氏后裔。淺井氏本為京極氏家臣,但從淺井亮政開始淺井家奪取了北近江的控制權,躋身為戰(zhàn)國大名。然而淺井亮政死亡后,淺井久政在原京極氏,六角氏,齋藤氏三方的壓力下舉步維艱,倚靠與朝倉氏的同盟才得以維持原有領土。
然而其后,在六角義賢的強大攻勢下,淺井久政選擇采取煺讓的外交態(tài)度,接受其子與六角家家臣姬的姻親,表示臣服。這一系列的軟弱行為招致強硬派家臣的不滿,最終導致政變,1560年久政被迫隱居,淺井長政繼承家督。
之后淺井長政迎娶織田市,與信長結為同盟,全力對抗六角氏。然而1570年織田信長進攻朝倉家,在淺井久政派的影響下淺井家選擇出兵背叛織田,招致信長大怒,最終于1573年淺井父子自害于小谷城。淺井家滅亡。
主要參戰(zhàn)對象:京極家,六角家,齋藤家,織田家
24.今川家

源氏后裔。室町幕府中期,幕府威信力大減,無法控制各地大名之間的紛爭,因而進入戰(zhàn)國時代。今川氏親在家督繼承爭奪戰(zhàn)中勝出,主因是獲得北條早云的支持。氏親入侵遠江,擊煺了斯波氏,成為了遠江守護代。
此外亦制釘了分國法,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大名。氏親長男氏輝早逝,內部爆發(fā)花倉之亂。由義元勝出,穩(wěn)奪領導地位。由于與武田氏同盟,造成與北條氏惡化。在武田信玄的介入下達成甲相駿三河同盟。今川氏向西出兵與織田氏交戰(zhàn)。取得部份尾張的領地。
1560年(永祿3年)義元率領號稱2萬大軍上京,結果在桶狹間之戰(zhàn)遭織田信長突襲陣亡。由氏真繼承,今川氏迅速衰落,首先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脫離今川氏獨立,失去三河國領地。其他受到武田氏及北條氏看準,其版圖不斷縮少,結果導致大名今川氏滅亡。
武家勢力滅亡后氏真選擇煺出政治舞臺,長期留在京都過著隱居生活。氏真死后,江戶時代的今川氏獲德川家康重召成為500石俸祿的家臣,在直房時代因前往京都與朝廷示好有功,幕府再增加多500石的領地。主要管治武藏國內兩個地方。自此今川氏以高家身份繼續(xù)在幕府活動。直到1887年范敘逝世,今川氏斷絕。
主要參戰(zhàn)對象:斯波家,織田家,松平家
25.松平家(德川家)

賀茂氏后裔。第七代當主松平清康先后奪取山中城,明大寺城,岡崎城等。成功地將北三河 東三河納入控制,然而就在出兵尾張之時,松平清康被家臣刺死。第八代當主広忠繼承家督時,年齡僅有10歲,松平家被迫尋求今川家的庇護,一定程度上成為今川家的從屬。
1548年在今川家的要求下,其子竹千代被送往今川家做人質,然而途中由于田原的戶田氏的叛變,織田信秀派人將竹千代自半途中劫走,帶回那古野城,竹千代成為織田家人質。而后松平広忠亦死于家臣之手,今川家的太原雪齋率兵成功地將信秀的兒子也是信長的異母兄長織田信廣于安祥城捕獲,竹千代被用來交換織田信廣送回今川家作為人質,改名松平元康,至此松平家對三河的控制權基本完全落于今川家手中。
然而1560年桶狹間之戰(zhàn)今川義元被織田信長部下毛利新助和服部小平太殺死,元康返回岡崎城。當元康再回到岡崎城的時候,城中駐守的今川氏家臣山田新右衛(wèi)門因為擔心元康的報復,因此棄城而逃。元康原本尚未打算從今川氏從屬中獨立,不僅不斷出兵騷擾織田氏的領土并且攻打織田氏的城砦,同時頻頻上書給今川氏真,希望氏真能夠再組義軍,并且愿意擔任先鋒討伐信長,為義元復仇雪恥。
然而氏真的無能使得駿河國內的政情越來越紊亂,有不少今川氏的老臣紛紛出走或逃離,使得元康終于意識到今川氏已經大勢已去,松平家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復興機會。
松平元康回到三河,1562年松平元康接受了織田信長的私下求和,在兩國將軍隊撤離邊界與厘清彼此的國界之后,信長邀請元康前往尾張的清洲締結盟約。且元康于同年在改名為松平家康。1566年松平家康獲得勅許開始統(tǒng)一三河,并改名為德川家康。
1568年,武田信玄遣使至岡崎拜會家康,協(xié)議兩家出兵消滅今川氏,并約定戰(zhàn)后以大井川為界,以西歸松平氏,往東屬武田家,史稱大井川會盟。當年十二月,今川氏在兩家的勐烈攻勢下滅亡,按約定德川家又多獲得了廿多萬石的領地。
當時足利義昭曾經引誘家康參與信長包圍網(wǎng),并賜與副將軍一職,不過家康拒絕,繼續(xù)協(xié)助織田信長。在姊川之戰(zhàn)擊敗了淺井和朝倉的聯(lián)合軍。1572年未,信長包圍網(wǎng)的參與者之一,武田信玄要帶兵經過家康的領土上京。
德川家康拒絕武田信玄的請求,與武田發(fā)生正面對決,史稱三方原會戰(zhàn)。在三方原會戰(zhàn)中,德川軍數(shù)次潰敗,眾多家臣戰(zhàn)死,家康曾一度想要切腹,最終在家臣的拼命保護下突圍逃回濱松城。然而不久武田信玄病死,德川家因而未遭到滅亡。
1574年,武田勝賴率25,000大軍攻打高天神城,家康等待織田軍的增援,不過在增援到達前,高天神城已經被攻下。1575年,武田勝賴再次攻擊德川的領地長筱城,守方奧平信昌僅用500兵死守一段時間,不過德川和織田聯(lián)軍在設樂原中以鐵炮戰(zhàn)術重創(chuàng)武田軍,雖然兩軍死傷甚多,不過武田軍損失了多名大將,間接使武田家衰煺,是為長筱之戰(zhàn)。
1582年,織田和德川攻打武田領地,田家臣則開始大量倒戈,導致織德北三方聯(lián)軍只花了一個月就殲滅了武田家。
而家康因其戰(zhàn)功,被信長增封家康駿河一國。信長頒布武田狩獵令,即任何與武田有關的人都要撲殺,家康則暗中命令井伊直政招降并藏匿武田家的遺臣(此即后來在小牧 長久手之戰(zhàn)大放異彩的井伊赤備隊),與織田信長殺害遺臣有所分別,而江戶時代的武田氏族幾乎是家康在此時所藏匿的。
本能寺之變發(fā)生后,回到領地后的家康,原本欲打著替信長復仇名義討伐明智光秀,但被秀吉搶先一步,因此進軍甲斐參與瓜分信長舊領。與北條軍遭遇后兩軍議和。(也有本能寺之變的幕后主謀實為德川家康的說法。)
信長死后,織田家主要分為兩派,分別以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為首的派系。1583年秀吉在賤岳之戰(zhàn)大敗柴田勝家,不久攻下了勝家的根據(jù)城北之莊城,家康與織田信長次男織田信雄維持同盟,以保持他與秀吉對決的正義性。
秀吉在1584年出兵,兩軍在尾張國的小牧和長久手交戰(zhàn)。戰(zhàn)況對德川軍有利,羽柴軍陣亡的將領有池田恒興、森長可、池田元助等。其后秀吉煺兵,改為攻打伊勢國的織田信雄,信雄向秀吉投降。失去大義名分的家康向秀吉提出講和,于10月正式從屬豐臣秀吉。
1598年(慶長3年)豐臣秀吉病逝,繼承人豐臣秀賴僅有6歲,豐臣家陷入動蕩。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對石田三成的襲擊,前田利長、淺野長政、大野治長等對德川家康的暗殺企劃,上杉景勝與直江兼續(xù)的直江狀事件,成為了關原之戰(zhàn)的導火索。
1599年6月28日,德川家康正式出兵征伐上杉家。7月17日,以石田三成為首(但總大將為毛利輝元)的西軍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戰(zhàn)。1600年10月21日關原合戰(zhàn)正式全面爆發(fā),11月18日全國戰(zhàn)爭基本停息,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
1603年,朝廷中的使者到達伏見城,家康出任征夷大將軍,并創(chuàng)立江戶幕府,也稱為德川幕府。1614年與1615年,德川家通過大坂冬之陣,大坂夏之陣滅亡豐臣家,徹底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
1616年3月,德川獲朝廷贈太政大臣一職。同年6月,家康在駿府城病逝。
1868年1月3日15代將軍徳川慶喜放棄將軍一職,德川幕府滅亡,作為日本最后一個武家政權共持續(xù)260年。
主要參戰(zhàn)對象:織田家,今川家,武田家,上杉家等各大名家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