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點
2020-01-29
前不久發(fā)售的《三國志14》,是沼雀老師在春節(jié)放假前評測的最后一款游戲。原以為沼雀老師身為編輯部里的RTS戰(zhàn)術(shù)大師,《三國志10》的忠實“信徒”,一個小小的《三國志14》自然是手到擒來??蓻]想到,在評測的過程中,沼雀老師卻是“一日之間白了頭”。
“白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被《三國志14》給“嗆”到了。在玩了半天后,他便向眾人吐槽游戲機制有存在著哪些問題。例如董卓火燒洛陽,把自己辛苦積攢的地盤,軍隊毀于一旦,還給了曹操茍延殘喘的機會;諸葛亮不知道是不是從梁靜茹那得到了勇氣,和敵軍武將單挑然后白給。
滿頭白發(fā)的沼雀老師
只有在立繪方面,他才進行了妥協(xié),聲稱這是他最喜歡的立繪風格。不過他特意提了一嘴這作的糧食系統(tǒng),表示雖然此作部隊軍糧的消耗量有著質(zhì)變般的飛升,這迫使玩家需要在作戰(zhàn)前,好好琢磨琢磨糧食的儲備和消耗。
有那種真實打仗的味兒了。
在自己操作了一回游戲后,確實有感受到沼雀老師為糧草所困的無奈。也有些明白為啥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中,被曹操燒了烏巢(屯糧地)后就觸之即潰;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會因缺糧而不得不撤退。
事實上,不止是我和沼雀老師兩人為軍糧的事犯愁,不少玩家都反映了這一情況。特別是在游戲中的山地行軍時,耗糧量簡直是成倍飆升。
當然,解決行軍缺糧的問題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何在拉長補給線的情況下,對敵軍占有城池進行有效攻擊又是下一個難題。在《三國志14》中,“堅壁清野”戰(zhàn)術(shù)成了一些,占據(jù)山地丘陵勢力的不二法門。
在這之中,以蜀地的情況最為典型。不少玩家在攻打劉璋時,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再加上一地的箭樓和石墻,蜀地就像一只全身縮進殼中的烏龜,啃不動還硌牙。
圖源來自三國志14吧
面對如此天險,不得不感慨當初要不是劉璋昏了頭,開門迎接劉備引狼入室,劉備想拿下益州這塊硬骨頭,還不知道要啃多久。
此時,歷史就成了玩家最好的老師。如何攻入蜀地,歷史給我們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是占領(lǐng)漢中,扼住蜀地的咽喉,然后徐徐推進。所謂“得隴望蜀”。但漢中顯然也是個硬茬子,想拿下漢中并不容易。在三國歷史上,曹操能拿下漢中,是因為漢中太守張魯投降;而劉備能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在于老將黃忠的超水平發(fā)揮和夏侯淵的魯莽大意。
另一個方法,就是學鄧艾偷渡陰平小道,來個神兵天降,像一把尖刀直指成都。想實現(xiàn)這個方法也并不簡單。無論是需要消耗的軍糧,士兵;還是選擇帶隊的將領(lǐng),都需要有一個嚴密的規(guī)劃。
在光榮如此充滿“惡意”的設(shè)計下,這代作品中的蜀地,成了喜歡安穩(wěn)發(fā)展玩家眼中的風水寶地。
但自閉不僅代表著易守難攻,還意味著如果你想打出去,也是一件非常痛苦困難的事情。最大的阻礙,還是在于糧食的積累和運輸。
這一點,在后三國時期的“出師表”劇本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都需要將整個蜀漢的糧食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換言之,玩家的糧道和補給線,覆蓋了幾乎益州全境。運糧隊要給軍隊運糧,然后又需要給運糧隊伍再運送一批路上的口糧。在這樣套娃般的設(shè)計下,整個蜀漢地區(qū)的運糧壓力可想而知。
這也非常契合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但每次都會因為缺糧,而不得不撤軍的尷尬境地。糧食不夠,那先努力種田,囤積糧食能不能解決北伐時的缺糧問題呢?看起來似乎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和蜀漢相比,曹魏的實力和地盤都要高上太多了,對拼種田,吃虧的還是蜀漢。
在糧食問題面前,一切的“宏圖霸業(yè)”,都成了空談。但也有玩家利用這一系統(tǒng)特色,將偷襲運糧隊,截斷補給線的游擊戰(zhàn)術(shù)玩得爐火純青。成了他們用小勢力逆襲大勢力的秘籍。
但太過硬核的糧食系統(tǒng),自然也會讓不少玩家叫苦不迭。他們認為過于強調(diào)錢糧,使得本作中的其他策略和人物屬性系統(tǒng),都處于有力使不出的狀態(tài)。還有就是上述所說的截斷補給線的游擊戰(zhàn)術(shù),成為了游戲里優(yōu)先級最高的通用“逃課方式”。
運輸隊自帶糧不吃自帶糧,反而搜刮城內(nèi)余糧的設(shè)定,也讓部分玩家覺得不科學。曹操發(fā)明的“屯田”,這一延續(xù)了整個三國時期的戰(zhàn)時產(chǎn)糧制度,游戲中也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背闪俗笥矣螒驊?zhàn)局的關(guān)鍵。兵馬不僅需要用來攻城略地,還需要提防敵軍的斷糧部隊。說《三國志14》打的是“糧食戰(zhàn)”都不為過。
不過這樣的設(shè)計,很貼近現(xiàn)實中戰(zhàn)爭的實際需求。整個《三國志14》都講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對軍糧如此苛刻的設(shè)計,成了游戲中為數(shù)不多的硬核難點,和還原史實的亮點。
不少玩家,就非常滿意這種為了“恰飯”瘋狂消耗腦細胞的感覺。真實得令人感到“絕望”。
終于算是找到了《三國志14》硬核的地方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苛刻復(fù)雜的山地行軍,和糧食消耗。成為了玩家們調(diào)侃肯定的地方。不知不覺中成了《三國志14》的加分項。
中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必定是不如現(xiàn)在的。而打仗,拼得就是人數(shù)和糧食。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百姓沒飯吃,餓死街頭,甚至人吃人的情況比比皆是。曹操就曾寫過一首《蒿里行》,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就十分寫實地描述出了亂世中慘絕人寰的景象。
因此在《三國志14》里,君主們(玩家們)為了糧食而頭痛,也就不足為奇了。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