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Marvin

2022-12-15

屬于矮子里面拔高個,但還是有點矮。

    本文起自于幾位熱心讀者的情愿。由于他們非常希望我們寫些關于《三體》動畫版的東西,故而讓我蹭起《三體》的熱度毫無心理負擔。雖然稍微有些晚,但涉及《三體》,請原諒我的一些謹慎,希望大家能看得開心。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有趣的是,那篇推文只存在了幾個小時,就能積攢如此多的回復,大家對這部作品的執(zhí)念讓我驚嘆

    2022年的12月10日上午,相信有許多人都跟我一樣,早早地在各種不同的電子播放設備上,打開了B站,等待著那部注定會成為一時之話題的作品——《三體》動畫的播出。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三體》在國內的影響力,無須我在此處贅述。大家只需要看看《三體》動畫開播之后的一組數(shù)據(jù),就能相當直觀地感受到這部作品的沖擊力,以及其一呼百應的地位:開播首日便已不可阻擋地沖上微博熱搜,B站追番數(shù)以百萬級為單位瘋狂上漲,打破了B站最快播放破億的動畫紀錄,即使在播出后第五天的工作日的下午,也仍然有近兩萬人在觀看這部動畫。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毫不夸張地說,放在三十年前,這就是個能引起“萬人空巷”的現(xiàn)象級作品。

    然而,與其極為火爆的關注度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其相當一面倒的差評。

    豆瓣評分只有7.0,與其涉及的兩部原著,評分相去甚遠。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在各大視頻平臺與觀眾社群中,罵聲一片。就連作品的“大本營”B站,也不例外。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言辭激進的觀眾,更是直接使用了最近的熱梗,將《三體》稱之為“一坨答辯”,贊同者也不在少數(shù)。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網(wǎng)傳,本次《三體》動畫光是純制作成本就已經(jīng)超過了1.5億,是B站有史以來量級最大的動畫作品。據(jù)經(jīng)濟媒體“驚蟄研究社”的報道,其成本大約為制作組“藝畫開天”前作《靈籠》的三倍,但在動畫開播后的首日,卻是#三體建模 丑#這個Tag沖上了微博熱搜第一,十分直觀地反映了觀眾對本作的看法。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在不喜本作的觀眾眼里,《三體》動畫建模粗糙,角色的口型與配音時常錯位,人物表情動作僵硬得像是掉幀的電子游戲作品,能看出經(jīng)費的只有羅輯那無名情人的飄逸長發(fā)。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這個角色大概是本作好評最無爭議的部分

    很多觀眾都驚訝于,本作質量整體而言甚至比不過一些十年前的3A電子游戲CG演出,就連2005年推出的游戲CG電影《最終幻想Ⅶ:圣子降臨》都能“暴殺”這部作品。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17年的技術進步毫無體現(xiàn)

    而最為“烏龍”的地方,則體現(xiàn)在《三體》動畫第一集初期,羅輯講課時伸出了一根有著四個指節(jié)的食指上。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這個畫面還被頂上了百度貼吧的熱榜

    這個極為掉價的低級錯誤,讓不少觀眾都開始質疑制作組“藝畫開天”究竟在本作中投入了多少精力,甚至戲謔地將之反諷為“體現(xiàn)了‘三體’文明對國產動畫制作技術的封鎖”。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而除了制作上的問題,更為讓觀眾與原著粉絲們不滿的地方,在于《三體》動畫對原著的改編,完全不符合他們的預期。

    “藝畫開天”略去了《三體》第一部的絕大部分內容,直接將開篇劇情放在了“古箏行動”這個人類與“三體”文明關系的轉折點上,借此快速地推進著劇情,引出了羅輯這位“黑暗森林法則”的提出者,將“面壁計劃”作為本作的核心內容。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被切割的審判者號

    《三體》的第一部雖然是三部曲中格局最小,展開最為慢熱的一部,但對整體劇情而言,卻是最為重要的一部。正是這部作品以多方視角,借用略帶懸疑手法的表現(xiàn)形式,才將“三體人”的神秘與強大完全塑造了出來。而讀者也正是通過這“慢熱”的展開,才逐漸被溺斃于“智子”鎖死人類底層科技后,所帶來的恐慌與絕望之中。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羅輯的課堂是在解釋這一段

    有了這些情緒上的渲染與背景上的鋪墊,后續(xù)故事中人類對抗“三體”文明時,無所不用其極的“堅壁清野”,甚至極為諷刺的需要將全人類的希望,以“豪賭”的方式寄托于某個個體的不受限思維上,才有了完整且令人信服的理由。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說的就是你,面壁計劃

    對這些重要內容的省略,毫無疑問地會給整部作品帶來巨大的觀看障礙。比如,為什么會存在“ETO”這個組織?葉文潔這個具備良好修養(yǎng)的高級知識分子為什么會選擇背叛人類這條道路?全都很難得到妥當?shù)慕忉尅?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葉文潔被塑造成恐怖老奶奶這件事,讓很多人都不甚滿意

    即便開篇的兩集用了一些原創(chuàng)劇情,以及不提醒你都不知道可以點開的“注釋”,來彌補信息不足所帶來的問題,但如果是對原著毫無了解的新觀眾,在看這兩集時還是難免陷入“不明覺厲,看個熱鬧”的狀態(tài)——哪怕是看原著的年代稍微久遠一些的觀眾,這個“障礙”也仍然不小。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這個“注”還得開彈幕功能才能看見

    可以說,如果不是“原著黨”,真的很難看懂這部《三體》動畫。

    但如果你真的是“原著黨”,也真的看懂了,可能會更生氣。

    因為,本作對幾個重要角色的刻畫與原著有著相當大的出入,其程度相當于漫威電影宇宙與漫畫的差距。

    原著中,前期的羅輯是位風流成性、視責任為無物的利己主義者,他最初身邊女人不斷,在工作上十分“投機”,會因為天文學術界不好混而果斷改行去搞社會學,“宇宙社會學”一開始也只是他借著“外星人研究熱”的東風搞出來騙經(jīng)費的計劃。后期,因為“黑暗森林法則”的提出與“持劍者”的身份,讓他成為了逆轉地球與“三體人”戰(zhàn)爭的英雄,他本人也在這個過程中有著相當大的性格轉變,這個前后反差所刻畫出的人物弧光與人格魅力,是羅輯這位角色受到讀者們廣泛喜愛的緣由。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當堂調戲女學生

    動畫中,對這些都有一定的呈現(xiàn),很多細節(jié)都將羅輯這位較為特殊的主角刻畫得十分“生動”——可問題在于,“藝畫開天”用力過猛了。羅輯的風流成性變成了巧言令色,甚至還帶些“油膩”,其在第二集那漫長的追車戲中所表現(xiàn)出的卑躬屈膝、坐立不安,以及相當“跳梁小丑”的求救行為,更是令原著中史強對羅輯所說的“你是我見過最冷靜的人”這句話,像放屁一樣滑稽。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看到他在車窗上寫“救命”,我也在喊“救命”

    這類與原著幾乎是在對著干的人物塑造,還體現(xiàn)在其他的關鍵劇情人物上,比如丁儀。

    雖然在太空粒子對撞機實驗中,丁儀展現(xiàn)出了一位科學家的大無畏,他以近乎“勇猛”的姿態(tài)堅持著人類對“智子”的最后一絲反抗,讓這個冰冷的實驗現(xiàn)場也有著波瀾壯闊的劇情演繹。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這“出色”的演出完全是違背了丁儀在原著中的刻畫——他曾在《三體》原著中明確說過他反對“太空粒子對撞機計劃”,并認為這“愚不可及”??稍趧赢嬛校麉s成了這一計劃最為堅定的執(zhí)行者。這對原著讀者來說,是件相當啼笑皆非的事情。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三體原著片段

    人物塑造“貨不對板”,閹割原著大部分的內容,制作粗糙,在改編作品中,這三個問題中存在任何一個,都會招致鋪天蓋地的罵聲。而在《三體》動畫里,它們全都出現(xiàn)了——那么,它被《三體》的粉絲們形容成“一坨答辯”,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據(jù)一些業(yè)內人士所說,《三體》動畫是“藝畫開天”工作人員寄予厚望的一部作品。而目前全網(wǎng)一面倒的差評,對制作組人員來說是出乎預料的——他們并沒有想到會有那么多人不喜歡這部作品。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某種程度上,我能夠理解“藝畫開天”對此的訝異?!度w》動畫中的許多改編,在我看來,是他們出于讓這部作品變得更加“大眾化”而采取的策略——他們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讓這部作品變得“更好看”。而如果拋開“三體”這個名稱,以國內近幾年的動畫制作水準為尺度,那么《三體》動畫確實算得上是部相當不錯的劇集——這也是其在罵聲一片的前提下,仍然能在豆瓣上保持“7.0”這個不過不失的分數(shù)的原因。

    本作的灰暗色調是許多觀眾吐槽的地方,放在原作的時間線上,“危機紀元”是個離當下我們所經(jīng)歷的生活不那么遠的時代。在這個紀元前期,不顧一切的重工業(yè)污染與人類社會的變遷,并沒有那么明顯。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而“藝畫開天”卻把這個本應在未來才出現(xiàn)的場景塑造給提前了,其目的在于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壓抑印象,以塑造“三體人”的到來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機。

    這是個出于壓縮劇本的考慮,讓整體場景敘事變得更連貫的選擇。由于后續(xù)立刻就要跟上“面壁計劃”的相關劇情,每個“面壁者”都會有自己的“大動作”,這種改寫讓故事變得更連貫,我個人認為是個不過不失的決定。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而作品中對一些鏡頭的運用、配樂的選擇、以及內容編排上的決定,也存在著好的一方面。開頭的“古箏計劃”,以納米絲整體切割“審判者號”,將其中冰冷且無情的殺戮以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在了觀眾眼前;“智子”在“ETO”幸存者“墨子”視網(wǎng)膜上的信息傳遞,通過“墨子”出色的個人發(fā)揮與“智子”頗為“炫酷”的高維展開特效,也以一種相當高調的方式,宣告“ETO”這個組織重新登上舞臺;第一集結尾與第二集開頭的追車大戲,更是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視覺沖擊力,給整部作品帶來了很好的爆米花效果。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藝畫開天”想把《三體》動畫打造成一部全民作品的野心,他們大刀闊斧的改革,很多地方都在為其作品的“商業(yè)化”氣質——緊張刺激的大場面、華麗的特效、恢宏的“科幻感”——所服務。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只是,我能理解“藝畫開天”為何選擇了這個策略,但我認為“藝畫開天”做得并不到位——僅以這兩集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水準來看,其敘事結構上還有比較突出的問題。

    重視大場面是很好用的抓住觀眾眼球的手法,緊張刺激的局勢確實讓人有看下去的欲望,但《三體》動畫因為這些“大場面”,明顯嚴重擠壓了故事的敘事空間。尤其是第二集的追車戲,除了羅輯的上躥下跳與史強的冷靜豪邁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信息——要知道,這是此前“三體人”對羅輯下達誅殺令的劇情后續(xù),卻并未推動任何的劇情發(fā)展。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這段幾分鐘的地鐵滾動,讓人贊嘆“能量守恒”果然什么都不是

    甚至,這段劇情還存在著離譜的BUG。明明在此前的誅殺令畫面中,“三體人”明確表示了“不要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ETO”不僅在市內高架上搞出了連環(huán)車禍,弄斷了一輛地鐵造成數(shù)百人死傷,最后還想要在災難現(xiàn)場掏槍,簡直高調得不能再高調。另一邊,一言不發(fā)只顧著帶羅輯逃命的史強,比他們還像是“地下組織”。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他該不會因為右下角字太小,就當沒看見吧

    而這一段前后矛盾,信息量極低,除了刺激得有些夸張的“大場面”,足足有十二分鐘——這一集掐頭去尾也就二十多分鐘的內容,僅這一段就占了一半。而在這段劇情前,還有一段長達八分鐘的空間站“大場面”,剩下的零碎時間,只夠他們把“面壁計劃”的來由講一講了。而如此重要的、影響后續(xù)所有劇情發(fā)展的一個計劃,在幾句話間就敲定了,著實有些兒戲。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有種SEELE開會的既視感

    這是我覺得《三體》動畫所暴露出來的最致命的問題。他們想以更為“商業(yè)大片”的形式改編這部作品,卻無法通過這樣的形式,將原作復雜的信息以濃縮的方式呈現(xiàn)。而當他們依賴于幾句話帶過原作設定時,基本上還是在說著“你只要看過書就能看懂這一段”的潛臺詞。

    到頭來,“藝畫開天”還是沒能把“大眾”路線堅持到底,反而徘徊在滿足新觀眾還是滿足原著黨的道路兩端。其不重視第一部原著,不關注劇本敘事,依賴于營造緊張感的運鏡與大場面,讓看不懂的路人觀眾感受到了“爽”,讓看得懂的原著黨充滿了“不爽”與“不上不下”的尷尬境況,造就了其觀感上的矛盾與沖突。同時,得罪的是原著粉絲,以及一部分的講究的新人觀眾。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這種原著黨與動畫黨之間的爭吵,也會因此變得十分劇烈

    改編在動畫界,從來都是件困難的事情,哪怕是漫畫改編,原作已經(jīng)有了成熟的分鏡與畫面,仍然經(jīng)常翻車。比如,前段時間的國民級IP《電鋸人》,就被MAPPA做成了一部富有但平庸的動畫,更遑論《三體》這種用想象力構建出極為恢宏圖景的科幻小說改編了,更是會眾口難調。用本社太空棕熊老師的一句話來說:“人類的大腦本就是當下最精密的計算機,面對《三體》這種作品,你可能永遠都無法還原出大家腦海里的畫面。”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但既然“藝畫開天”接下來《三體》這個企劃,就必須直面其所帶來的風險?!度w》這部作品對國內讀者來說是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的,它不僅僅是一部“神作”,更是一部中國科幻的“高歌”。

    其以人類為中心,展現(xiàn)人類這一族群的無窮可能,傳達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以整個太空為舞臺,開展一段轟轟烈烈的史詩歌劇的作品氣質,某種程度上復現(xiàn)了科幻小說最為輝煌的“黃金時代”的氣象。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圖源:B站@戴錦華講電影《<三體>這部作品的文化地位和影響絕對不容小覷》

    或許正是這種著墨于時代,放眼全人類的宏大格局,以及“人類至上”的“黃金精神”,讓它得以突破固有的文化語境,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的關注與歡迎,并拿下讀者話語權極重的“雨果獎”。

    首播突破一億的《三體》動畫,為何被噴為“一坨答辯”

    《三體》各語言版本封面

    反觀國內,這部波瀾壯闊的作品,同樣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雖然在整體上,我們會將“科幻小說”歸類到大眾通俗讀物里,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科幻小說”在國內仍然是個較為小眾的愛好。

    但《三體》的出現(xiàn),完全突破了這個“小眾”愛好者圈子的限制,許多原本并非科幻題材讀者的人,都因為這部作品而領略到了“科幻”的魅力。

    某種意義上,《三體》就是國內“年輕人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其作品價值稱得上“偉大”,其時代意義,更是被無數(shù)讀者抬得無比崇高。

    故而,改編這樣一部作品,注定是如履薄冰的,“非神即屎”也毫不夸張。

    “藝畫開天”想要將其改編成一部能夠在更大范圍內被傳播的“商業(yè)化作品”,盡管這當中可能還有投資方的干涉,未必完全是他們的主意,但其想法與勇氣值得稱贊。

    只是,如果《三體》動畫的后續(xù)內容,仍然保持著前兩集所呈現(xiàn)出來的這種不上不下的態(tài)度,那么其最后,恐怕只能是被《三體》粉絲們開除“三體籍”。

    從其現(xiàn)在的評價遠遠不如《我的三體》這部同人作品上來看,這一天已經(jīng)不遠了。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