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一顆巨大的“不應該出現(xiàn)在那里”的流浪行星,不僅遠離它的主星還遠離任何人類認為能構成行星的原材料,確實是在深空中形成的。這顆流浪行星于2013年被發(fā)現(xiàn),記錄為HD106906b,位于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南十字座。這顆行星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為他的軌道距離主星160au(天文單位,相當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類日星系行星軌道,這顆行星環(huán)繞軌道一周需要1500年。另一個有趣的點是:由于這顆行星的軌道距離,它距離主星周圍的塵埃環(huán)實在是太遠了,而那些塵埃通常被認為是構成行星的主要材料。加州大學的天文學家表示,目前我們的理論完全無法解釋這種遠在塵埃區(qū)域之外的行星是怎樣形成的。就拿太陽系舉個栗子:所有的行星都在柯伊伯帶之內(nèi),也就是說都可以用現(xiàn)有的理論來解釋它們是
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個巨大的星系環(huán)正以比預料快得多的速度遠離我們,這意味著可能需要重寫愛因斯坦關于引力的理論。該一千萬光年直徑的星系環(huán)由許多小型星系組成,正在以微型大爆炸般的速度迅速膨脹。研究團隊相信我們的近鄰仙女座星系曾經(jīng)與我們擦肩而過,留下了一些小型星系。該研究結果被牛津大學出版社發(fā)表在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刊上,其共同作者Hongsheng Zhao博士說:“如果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是正確的,我們的星系就絕不會距離仙女座星系如此之近以至于留下任何分散得如此快速的小星系。”如果真是這樣,該發(fā)現(xiàn)將會改變我們對宇宙和引力的理解,因為只有引力隨星系距離增大而減弱的速度比當前主流認為的要慢才說得通。該研究的領導者博士研究生Indranil Banik說:“這種環(huán)狀分布十
一項發(fā)表于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的新近研究表明,蒙娜麗莎真真切切地在微笑。研究者向12名參與者展示了《蒙娜麗莎的微笑》原圖,以及8個對其嘴角進行處理的版本。研究者發(fā)現(xiàn),原圖以及所有“積極”版本的蒙娜麗莎都近100%地被知覺為“快樂的”。英國評論家Walter Pater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由達芬奇于1503至1507年間創(chuàng)造,因其“情緒不確定(emotional ambiguity)”而聞名。Pater表示,蒙娜麗莎首先展現(xiàn)出了“無盡溫柔的承諾(promise of an unbounded tenderness)”,但當觀賞者的視線在她臉上停留時,
就在兩會接近尾聲之際,一篇名為《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么選擇離開》的文章,點擊量破了10萬。文章作者從北大本碩博畢業(yè)后進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最后,卻因為買房、子女入學等現(xiàn)實問題,含淚告別中科院,轉戰(zhàn)南京某高校。“逃離北京”,并非科研界獨有的話題。和許許多多懷揣著夢想的“北漂人”一樣,那些蝸居在北京的年輕科學家,一邊承受著科研的壓力,一邊遭遇著生活的挑戰(zhàn)。這一問題,正是今年兩會上,科技圈的代表委員們所關心的。你們的壓力我們懂當下北京的生活壓力,科學家們都深有體會。“北京的房子太貴了,這個是客觀事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家騏開玩笑,即使用他一輩子的身家,在北京也買不起一間稍微寬敞一點的房子。同樣過過苦日子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
它們是宇宙中的巨獸——迄今已知最大的黑洞,它們將幫助我們了解這種神秘宇宙現(xiàn)象的成因。美國宇航局的費米空間望遠鏡近期觀測到迄今最遙遠的伽馬射線耀變體,耀變體是一類發(fā)出劇烈輻射的特殊星系,科學家們認定其內(nèi)部存在超大質(zhì)量黑洞。這些最遙遠的天體發(fā)出的光在出發(fā)時宇宙年齡還只有14億年,也就是相當于其當前年齡的10%左右。對這些最遙遠天體的研究或許將幫助我們更好了解黑洞的形成機制。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天文學家魯佩斯·奧哈表示:“盡管它們非常年輕,這些遙遠的耀變體代表著我們迄今已知質(zhì)量最大的黑洞。”他說:“它們竟然能夠在如此早期的宇宙中形成,對現(xiàn)有的超大質(zhì)量黑洞形成理論構成了挑戰(zhàn),我們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此類天體以便更好地理解這一過程。&rdqu
近日,國際上關于猛犸象將復活的消息不斷。據(jù)國內(nèi)科學家表示,讓猛犸象復活只需三步,而中國科學家已完成了兩步。據(jù)科技日報報道,2月19日,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國家基因庫執(zhí)行主任徐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科學家已經(jīng)恢復了猛犸象細胞的全功能,形成了胚胎細胞,只待合格代孕體,猛犸象就可從4000多年前穿越而來,驚艷回歸。怎樣才能讓猛犸象復活?徐訊說:“需要三步。第一步,復活猛犸象細胞;第二步,恢復細胞的全功能性,形成胚胎細胞;第三步,找到代孕母體孕育生產(chǎn)出猛犸象個體。”徐訊介紹稱,2013年,人們在西伯利亞冰層里發(fā)現(xiàn)了完整的猛犸幼象,后來通過幼象的毛發(fā),獲得了猛犸象完整的細胞核。“科學家們通過把猛犸象細胞核注入到剔除了細胞核的亞洲象的細胞內(nèi),此時的細胞核已是猛犸象的基因組,
多名科學家日前表示,新西蘭底下有一塊面積達5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雖然該大陸有94%的面積在水下,但他們認為應承認這塊大陸為世界第八洲,并將之命名為西蘭蒂亞(Zealandia)??茖W家在美國地質(zhì)學會發(fā)表研究報告指出,西蘭蒂亞具備地球另外七個洲的所有特征,包括存在不同類型的巖石,以及比周圍地區(qū)更高的海拔等??茖W家們稱:“這不是突然發(fā)現(xiàn),而是漸進發(fā)現(xiàn)的結果。”這群科學家大多來自新西蘭地質(zhì)學與核科學研究所(GNS Science)。他們稱,這塊大陸原本屬于岡瓦那大陸(Gondwana)的一部分,但在大約1億年前脫離。他們在報告中指出:“把西蘭蒂亞列為一個州的科學價值,遠比只是在名單上加一個名字大得多……這塊大陸可以大部分沉在水里,卻還保持完整,(有助
情人節(jié)到了,在這個愛的日子里,情人間以吻傳達愛意。唇唇相接,這樣的舉動再正常不過,以至于很少人會問人類為什么要如此以示親密。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親吻的感覺很好。唇上密集的神經(jīng)末梢使其成為渾身最敏感部位,而最能把這些神經(jīng)末梢惹火的莫過于一個吻。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接吻時會產(chǎn)生愛的荷爾蒙,培養(yǎng)彼此的感情。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增加心率,我們會開始出汗,然后我們就可以預測到我們的身體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吻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接吻是件非常有好處的事情,這是除語言之外的另一種交流方式。接吻可以刺激大腦,接吻的時候神經(jīng)介質(zhì)和激素會通過我們的身體掀起一陣旋風,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感覺。而在科學家看來,接吻不僅僅是因為浪漫,接吻還可以幫助伙伴分享數(shù)百萬的細菌,從而增強各自的免疫系統(tǒng),使大家可以更好地抵御疾病。分享細菌強化免疫有研究
研究人員們已在地球平流層發(fā)現(xiàn)了神秘“放射云”存在的證據(jù),這使得乘客和飛行乘務員接觸的輻射比我們原先的預期更高。多年來,研究人員們早就知道坐飛機會帶來副作用,即在高海拔地球人民接觸的宇宙射線也會變多。但新發(fā)現(xiàn)的局部放射云意味著旅行者們在經(jīng)過空中這些點時,接觸的輻射會是以前的兩倍多。來自洛杉磯研究公司太空環(huán)境技術的首席研究員W. Kent Tobiska說道:“在2013至2017年期間,我們給264個航班上安裝了輻射探測器,這些航班所在的海拔大約為17.3公里。我們的探測器至少記下了六次輻射激增。”目前,研究人員們知道坐飛機旅行的人會接觸少量來自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輻射。這些輻射的量取決于你所乘航班的長度和你要去的地方,航班經(jīng)過接近地球極地的高空時接受的輻射也會增多
“晶體”這詞,對一般人來說,是純凈透明的珠寶,或是璀璨生輝的水晶。對學霸來說,“晶體”指的則是固態(tài)物質(zhì)的一種,其原子或分子在三維空間按一定規(guī)律周期重復排列。而對每周工作時間超過100小時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者Norman Yao來說,傳統(tǒng)意義上的“晶體”不過是宇宙冰山的一角。這位物理學助理教授在去年與馬里蘭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兩組研究者獨立制造出了“時間晶體”(time crystals),并成為了這兩份論文的合著者。在上周發(fā)表于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論文中,他正式介紹了制造時間晶體的辦法,并且講解了這一種相態(tài)的性質(zhì)。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個四維時空。除了我們看得
1月20日,外媒報道周立波在美國因非法持有槍支和管制藥物而被捕,美國警方目前已確認了此消息。根據(jù)美國法律,若周立波非法藏毒和非常持槍罪名成立,他將最低坐牢2年。如今周立波有被保釋的權利,如若有親友在北京時間20日晚11點前交保釋金,案件有可能延后一個月再開庭。此外,與周立波同時被捕的還有一名為唐爽的男子。據(jù)了解兩人相識于唐爽就讀于復旦大學期間,周立波曾在微博曬出兩人合照,并稱唐爽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才”。網(wǎng)上資料顯示唐爽是成都人,本科就讀于復旦大學,現(xiàn)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科研人員、復旦大學《周易》協(xié)會永久名譽會長、“復興論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分論壇執(zhí)行長,首位登上麻省理工網(wǎng)站封面人物版的中國青年科學家。
小鼠給人的印象是溫順膽怯,而且超級喜歡奶酪,但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激活了小鼠的“殺手本能”,使它們變成了富有侵略性的“僵尸”。研究人員分離出了小鼠大腦中負責協(xié)調(diào)捕食的部分,包括杏仁核(又稱杏仁體,是大腦的情緒和激勵中心)里的一組神經(jīng)元,促使小鼠開始追逐獵物。他們還“開啟”了小鼠大腦中的另一區(qū)域,促使它們用牙齒和頸部肌肉攻擊擋在路上的任何東西。耶魯大學的科學家采用光遺傳學方法對每組神經(jīng)元進行分離和有選擇性地激活。光遺傳學融合了光學和遺傳學的技術,能促使特定的神經(jīng)元對光刺激做出反應。通過有選擇性地操縱杏仁核內(nèi)不同類型的神經(jīng)元,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一組神經(jīng)元控制著追逐行為,另一組則控制著獵殺本能。研究人員在實驗中設置了一些非生物的物品作為捕獵目標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科學家埃里克-韋爾蘭德教授認為,由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關于對引力的理論是完全錯誤的,愛因斯坦關于引力的理論并不能解釋宇宙中的一切現(xiàn)象。韋爾蘭德這一爭議性理論近日得到了驗證。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科學家埃里克-韋爾蘭德教授提出一種新理論認為,由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關于對引力的理論是完全錯誤的。據(jù)國外媒體報道,今年初,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科學家埃里克-韋爾蘭德教授發(fā)表文章聲稱,由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的關于對引力的理論是完全錯誤的,即愛因斯坦關于引力的理論并不能解釋宇宙中的一切現(xiàn)象。這一頗具爭議性的觀點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科學家們也一直為此爭論不休。近日,韋爾蘭德的新理論首次通過驗證。荷蘭萊頓大學一個獨立的研究團隊對3萬多個星系的物質(zhì)分布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支持韋爾蘭德新理論的有力證據(jù)。專家
或許在未來10年內(nèi)就可以告別白發(fā)和魚尾紋,科學家證明有讓哺乳動物返老還童的可能。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一所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的技術將成年細胞還原到胚胎形態(tài),其結果表明可以逆轉小鼠的衰老,使動物們不僅看起來更年輕,而且還延長了30%的壽命。該技術主要是刺激那些在子宮發(fā)育期間異?;钴S的四種基因,這些基因在實驗室中被證實能讓人體皮膚細胞回到從前的狀態(tài),使它們看起來更年輕??茖W家們希望最終能制造一種藥物模擬這些基因的影響,用來延緩甚至扭轉衰老過程。他們說大約需要10年時間才能進行人體試驗。“我們的研究表明衰老并非一定要沿著單一方向進行。”Salk基因表達實驗室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博士說:“通過細心調(diào)理,老化也可能會被逆轉。”&l
烏克蘭科學家Vladislav Kiselev宣稱研發(fā)出了一種能夠給智能手機甚至是汽車等設備供電12年的電池,在此期間這塊電池不需要頻繁的充電。基輔市生物化學和石油化工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Kiselev在2016年度的西科斯基挑戰(zhàn)賽上公布了他的電池原型。這個看起來像火柴盒的設備外表平平無奇,但這位烏克蘭科學家稱它充一次電能夠給電子設備供電一年零四個月,并且它的壽命長達十二年,在接下來十一年的時間里電池的性能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是因為他的“電池”能夠產(chǎn)生能量而不是僅僅儲存能量。在全球電池生產(chǎn)商和研究人員們難以在電池的技術上做出太大突破的時候,Kiselev又如何做出這個號稱能用12年的電池呢?這位資深研究員說他利用了氚(氫的同位素)釋放電子的能力。他補充說美國公司City Labs也利用了氫
《鐵血戰(zhàn)士》重啟電影將于2018年2月9日上映,現(xiàn)在外媒報道,《X戰(zhàn)警:天啟》靈蝶扮演者奧立薇婭·瑪恩將加盟本片,在片中扮演一個科學家,和波伊德·霍布魯克飾演的特種部隊首領演對手戲,不知道還會不會舞槍弄棒。關于這部電影的人物角色具體信息還不得而知,據(jù)悉這部科幻驚悚片將以外星怪物作為看點,不過故事場景不會設置在森林里或者洛杉磯街頭,而是會在郊區(qū)。新版《鐵血戰(zhàn)士》將由沙恩·布萊克執(zhí)導,弗萊德·戴克爾編劇,約翰·戴維斯、 喬·西爾沃和勞倫斯·戈登擔任制片,目前定檔2018年2月9日。
首個太空國家成立11日一支國際性科學家團隊宣布將成立首個太空國家,命名為阿斯伽迪亞(Asgardia),旨在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的毀滅性撞擊,該項目的第一步舉措是在明年發(fā)射一顆人造衛(wèi)星。而且,從現(xiàn)在起,人們可以在阿斯伽迪亞項目網(wǎng)站上進行注冊,前10萬名注冊者將成為阿斯伽迪亞的公民。多名科學家參與了這項計劃,這支團隊的領導者是航空國際研究中心的創(chuàng)立者Igor Ashurbeyli,他于11日在巴黎的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了這一令人震驚的方案。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創(chuàng)造新國度,阿斯伽迪亞項目為太空中的所有權和國籍制定了全新的框架。團隊負責人Ashurbeyli博士是一名俄羅斯科學家,以及維也納國際航天研究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本周,他成為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太空科學”委員會的主席。通過創(chuàng)造新的太空國家,
自從《美國末日》在2013年推出之后,這款游戲成了大家最喜愛的游戲之一。事實證明,在這款傳奇游戲發(fā)售了三年之后,如今仍然有許多的玩家在玩。這也不奇怪索尼宣布要在PS4 Pro上放出它的4K版本了,相信到時候會給玩家更加真實的視覺感受。說到這款游戲的真實性,當然不僅僅是游戲畫面,還包括它的敘事,《美國末日》引發(fā)了很多科學家的討論,游戲中的故事到底會不會在現(xiàn)實中發(fā)生呢?Welcome Trust是一個慈善組織,他們組織了一場關于游戲中“病毒大爆發(fā)”的討論,他們邀請了許多科學家來探討游戲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的大危機究竟會不會在現(xiàn)實中發(fā)生呢?最后的結果是,研究人員表示,游戲中對在危機發(fā)生之后人們的恐慌情緒刻畫是非常真實的,但是那種世界末日性的病毒感染擴散情況發(fā)生概率還是比較小的。《美國末日》的續(xù)作也
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面料,能讓穿著者感到異常涼爽,幾乎等同于一絲不掛所帶來的感受。相關成果近日發(fā)表于《科學》雜志。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新材料,它基于塑料紡織,成本低廉,如果用它做衣服,能比現(xiàn)在的天然織物或化纖織物更有效地給身體降溫。這種新材料由一種叫聚乙烯的普通塑料制成,它薄薄一層,布滿納米尺寸大小的孔,直徑從50到1000納米不等。研究人員稱,這個直徑范圍涵蓋了可見光波長的范圍,因此它會讓可見光發(fā)生明顯的散射,這使得材料變得不透明,而且也減少了外界光照的升溫作用,讓紅外輻射和空氣得以釋放。他們還用聚多巴胺涂層對材料進行了親水性處理,以便能更好地排出汗水。而棉線網(wǎng)布的加入,也使得織物變得更耐用。與此同時,這種明亮的白色織物可以強力反射可見光,防止其給人體加熱。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面料,有望為
近日,美國科學家們在東南亞海域海龜血液中發(fā)現(xiàn)一種體長2英寸(約5厘米)、細如發(fā)絲的小型寄生扁蟲。該寄生蟲名為貝拉克特萊瑪-奧巴馬伊(Baracktrema obamai),科學家認為這種命名能夠表達對奧巴馬的敬意。該寄生蟲可以穿越烏龜宿主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烏龜肺內(nèi)的微血管產(chǎn)卵。Obamai可能與引發(fā)血吸蟲病的血吸蟲屬同類,甚至可能是血吸蟲的祖先。據(jù)悉,此命名是由美國印第安納州圣瑪麗大學(Saint Mary’s College)的退休生物學教授普萊特(Thomas Platt)負責,他說這確實是項榮譽,并非侮辱。他表示,這種生物讓他聯(lián)想到奧巴馬,“它很細長,而且它酷斃了”,是“相當驚人且韌性異常高的生物”。而此前,“奧巴馬”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